与《曾国藩家书》一起成长
□李炳镇
曾国藩这个名字,我是在小学读历史时知道的,当时只知道他是个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理所当然地将其列入另册。
然而想不到步入中年,当我真正读了《曾国藩家书》之后,对自己过去的偏见和无知,直感脸红。
《曾国藩家书》初刊于1879年,到1949年70年间,《曾国藩家书》几乎是当时每个读书人必读的书。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本书直到1989年12月湖南大学出版社才将其出版。我当时读后写了一篇《值得一读的<曾国藩家书>》推荐文章,不少朋友看后找我借阅此书,看后无有不称赞的。
对曾国藩的评判目前尚无定论,留待史学家去研究吧。但就《曾国藩家书》而言,实在值得一读。通读该书,你不但可以较全面了解曾国藩这个人,还能从中借鉴他治学、治军、治家之道。
可以说,当初曾国藩写这些信时,绝没想到日后刊印。该书在曾国藩死后七年刊印,之所以影响很大,盖源于作者对治学、治军、治家之道的深刻理解。
最近,我又一次读了《曾国藩家书》,深深感到: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其功业无人可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更是同代中无人可比。《曾国藩家书》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使其家族中人才辈出,受人敬仰,更值得我们学习。《曾国藩家书》中有关劝学家教的论述,可谓比比皆是,许多道理,即使在今天,也是很有裨益的。曾国藩在给诸弟的家信中有这样一番话“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巴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闵人穷,此君子之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次也”。曾国藩这里所提的世俗、荣辱、得失、贵贱和毁誉,实际上紧紧环绕在我们身边。他的荣辱观、得失观,让人想到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曾国藩家风的传承中很重要一点强调了“和以治家,勤以持家,发挥所长、树立威信”的家训。他认为,无论什么事,做家长的带头做,你要求孩子的,你自己一定要做到,他身为两江总督,总是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教育孩子,自己不会但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即便请了老师,自己也要去学习。陪伴,了解,沟通,理解,树立威信、发挥各自的长处,这样一个家和美而团结,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也不会担心。
我们读曾国藩,学曾国藩家训精华。就是读他的思想,读他的智慧,学他的管理经验。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可以从曾国藩的身上找到有用的东西。如曾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就启发我们如何培蕴百年企业。中国的企业很难得有上百年历史的,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曾氏一个家族为什么能够兴旺百年而不衰,这是令人感慨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曾国藩家书》的研读,从做人到办企业,借鉴为: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不仅要修炼自身,更要有一个准确的战略定位,面对同一片境地,必须坐看深远,只有登上山峰的人才能见到它的深远,只有登到城墙上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空旷,这就是所谓的“高明”。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定位,值得我们企业主们体会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