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为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撑起救助保护伞
河南工人日报讯(记者 陈微娴)2月18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我省多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强调要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通知明确,在发现报告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为报告受理部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公安机关等,在突发事件中接触、知晓有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要在第一时间履行报告义务。同时,相关部门要协调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学校等机构在工作中落实发现报告义务。在安置照护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妥善照料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并做好相关档案材料的建档留存。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需要按照要求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就医、就学、寻亲等工作。在救助帮扶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对符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认定情形的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因突发事件影响导致生活陷入困难的未成年人,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落实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政策。各级妇联、残联和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工作优势,为有需求的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提供关爱和帮扶,形成救助保护的合力。
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关爱服务能力;统筹使用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等各类资金,多方筹措其他社会资金,加强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快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扩大热线社会知晓度;要结合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将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宣讲内容。各有关部门要支持、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救助帮扶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通知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摸清因疫情造成监护缺失未成人的底数,协调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或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落实临时照护职责,提供关爱保护服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也要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确保服务对象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