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下班途中猝死的警示
据媒体报道,7月24日,杭州市一名74岁的环卫工人在下班途中倒地猝死。医生表示,这名环卫工人疑似因中暑身亡。老人为贴补家用而到一清洁公司做保洁工作,事发当天下午4点半收工回家,5时许被发现倒在回家路上。而当日杭州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4时,达40.2摄氏度。杭州市民呼吁,应该采取更为灵活变通的工作方式来保障环卫工人生命健康。
环卫工人中暑死亡的事件已不鲜见。今年多个地方呈现“苦夏”,用“火炉”形容也不为过,环卫工人暑天猝死的事情也多起来。就在不久前,长沙半个月内两名环卫工人连续中暑死亡。而环卫工人猝死,常常又会陷入工伤死亡赔偿问题,原因是市场化的环卫外包,使得相当一部分环卫工人都是“劳务工”,甚至不少人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
人们常说生命无价。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什么都要定出一个价格,以符合等价交换的规律。但这个定价,总是同命不同价,越是底层的百姓,生命价格越是“便宜”。环卫工人的暑天猝死,再一次暴露出同命不同价的制度弊病。就如杭州74岁老环卫工人的疑似中暑猝死,死在下班回家的途中,但用工单位正在协商与死者家属的赔偿问题,这个“协商”就意味着不会比照工亡标准了。
虽然,人们呼吁对环卫工人要有更多的关爱,很多保洁公司,也采取了一定的防暑降温措施,如发个草帽和清凉油什么的,也实行环卫工人一定范围内的弹性工作制。但不能回避的是,环卫工人不可能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内工作,假如白天环卫工人不去路面保洁,路上到处是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城市就创建不成卫生城市,市政府的面子会很难看,也不会再把环卫工作外包给保洁不到位的保洁公司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苦夏之中,环卫工人不仅需要用工单位有更多的防暑降温举措,也需要自己的身体有抵抗劳累暑热的适应能力。
但同命不同价以及生命的价格太低,加上对于环卫工作这种公益性事业投入低,外包的公司又要从中赚钱,使得路面保洁的环卫一线职工队伍越来越老龄化了。在一些城市,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成为环卫保洁一线工人的主力。
平心而论,扫马路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和高超的技术,需要更多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认真,包括对路人不文明举止的忍耐。而农村缺少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老人没有城市退休职工一样的可以满足自己温饱的稳定退休金。所以为贴补家用,六七十岁的老农民工会来到城市当环卫工人,与用工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接受最低的工资水平,并不提更多的要求,这是用工单位求之不得的。也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让政府以最低价将环卫工作外包出去,让承包环卫工作的公司也有钱赚,令老年农民工也能“贴补家用”。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和环卫低投入的现状,形成了老年农民工和保洁公司各取所需的“需求”。俗话说,岁月不饶人,老年人对寒暑的抵御、对躲避危险的敏捷性,早已不如年轻时候,因此伴随环卫市场化的是环卫工人工伤事故的增加。但同命不同价以及环卫保洁公司的特殊用工形式,用工单位在衡量利弊中,仍选择了雇用老年农民工,因为从经济利益上更合算。
不从制度上入手,难以改变每逢苦夏就会发生环卫工人中暑猝死的事情。(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