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推动郑州航空港建设质量强区
河南工人日报讯(记者彭爱华)3月31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围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质量强区建设、知识产权战略等方面发力,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管理职能,全力促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含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标准化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化药品监管改革创新、建立智慧监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创新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10个方面。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将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范围,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试点登记注册智能化审批,最大限度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在推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质量强区方面,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开展电子信息、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创建全国、全省质量强区示范区;赋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企业直接申报中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有关事权;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建设一批有创新、有潜力的知名品牌集聚产业园区、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指导优势产业和企业加快知识产权推广、运营和保护,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高价值专利项目争创中国专利奖和河南省专利奖;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成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为一体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财政补偿专项资金,拓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渠道等。
据悉,2020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稳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现了“三证一章”、独任登记制、电子营业执照、名称自主核准等多项改革成果,走在了全省前列。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794户,注册资本312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3%、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