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查遍几十家银行搜索可执行线索
十四位农民工的37万血汗钱终于讨回
本报记者 王宏林 通讯员 李晓理
执行法官查遍郑州市50多家银行,终于获得被执行人的账户。12月17日,张某等14名农民工终于从郑州市二七区法院法官手中拿到了拖欠两年之久的37万元工资。
12月11日,二七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立案受理中心接待了一位71岁的张老汉。从老人口中得知他是作为14名进城务工人员的委托代理人,来法院请求执行被建筑公司老板长期拖欠的几十万元血汗钱的。14名农民工都是张老汉的亲戚和老乡,他们委托老人代打这场官司。原来,包工头和工程施工方拖欠他们的工资已经两年多了,中间通过各种途径都没有把钱要回来。今年年初他们向二七区法院起诉,经二七区法院和郑州市中级法院两审,现在判决生效了,请求法院能够尽快执行,希望能让他们在春节前把已经被拖欠了两年多的37万元工资拿到手。立案受理中心了解了上述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立案后当天将案件转交速裁速执中心办理。
速裁速执中心当天受理,并立即启动执行程序。调查得知施工方为河南某建筑工程公司。进一步调查获悉,该建筑公司在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还有100万元的工程质保金未领取。法官当即前往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调查,但根据调查情况,因某建设开发公司和建筑公司之间就工程款结算问题尚在诉讼中,从某建设开发公司处提取拖欠的工资存在障碍。速裁速执中心迅速调整执行方向,紧急启动财产调查程序,向郑州市50多家主要商业银行、储蓄所逐个查询被执行人财产情况,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查找到拖欠工资的包工头的银行存款账户。执行法官依法随即对该账户进行冻结,并在进一步查明案件情况后于12月15日将执行款扣划到法院案件款专用账户。到12月17日,37万元执行款已全部发放到分散在各地打工的14名农民工手中。